湖畔木娄树林边

楼诚再站一百年。大部分文章转载。偶有脑洞,内含刀片。

【楼诚/基本就是存设定】奉旨骂朕阿诚哥


这么有趣的梗没人看真可惜

存梗√你这排版我真是,不敢恭维,风先生。

EDWMDATO地球每日一黑路人淼组织成员:

简单粗暴po个设定和已有的梗啊段子啊啥的
伪装者&北平无战事相关,伪装者明台=北平无战事崔中石前提。


终于还是整理发上来了……大概会有后续。也可能就一击脱离,毕竟段混更专业户,从未改变始终如一
有在想要不要做个朋友圈截图什么的,不过好像略麻烦的样子- -
因为是瞎扯的没认真算时间线,段子的时间线混乱……可能出现一会儿是大姐老师明台(崔叔)便当的原剧情一会儿又活回来了的状况【。不过其实基本上没怎么发刀,便当也就是个叙述背景这样,而且还是觉得发刀不开心所以在考虑实力改剧情活回来!
最后 @何喵子不改名难受的湖畔木娄树林边 ,基本都是和这人聊出来的梗……你一句我一句那种的。╮(╯_╰)╭我正午坑的梗,差不多都是和她聊出来的呀。
ps这个人说这是本年度她吃到的楼诚第一大糖。虽然她说的时候其实还是去年


设定:
  大约30年代中期,楼诚还在法国的时候(青瓷烟缸番外之后),就开始在香港培植两个假身份,一个是商行少东家,一个是左翼经济学者、自由撰稿人——这个身份就是曾进(北平无战事中的中共南方局经济专家,大才子,只出现在台词里;在明台=崔中石的crossover前提下,很多同人里都认为这是明楼的马甲,这里也基本是这样)。曾进单线和延安方面联系,实际上就是一个位于香港的电台及其维护人员,充当一个中转站的作用,从明楼方面收消息然后发给延安;作为中共的经济学智囊,负责参与延安方面一些不需要即刻答复的经济学决策讨论,为其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它的经济支持来源于另一个假身份,那个商行少东家,商行掌柜对外宣称少东家长期客居法国:掌柜实际上是延安方面的可靠助手,这个商行除了创办初期私底下动用过一些明家在香港的人脉之外,几乎是由明诚远程指导掌柜白手起家的,而初具规模以后楼诚就有意把它和明家的联系断了个干净。商行除了作为“曾进”的经济支持者之外,也会为延安方面获取一些稀缺物资之类,但突破封锁不易,为保护身份,都是十万火急时才偶尔起用。安全起见,商行掌柜和电台的直接维护者互不认识,只是不定期通过手下人为对方提供资助。
  包括币制改革在内,三十年代中期到四十年代末的十余年时间里,曾进为中共方面提供了大量宝贵建议;而对国民党/汪伪政府高层来说,他的存在也不是秘密,只是对于曾进的身份他们一无所获:这明显是个假身份,因为除了从部分截获破译的中共密电里看到这个名字,他也公然作为自由撰稿人在某左翼报纸上开设经济专栏,肆意评点嘲讽当局的经济政策(1945年之前对汪伪政府,抗战胜利后则转向了国民党)。汪伪政府,包括后来的国民党的很多相关人士都和中共电报里的曾进在经济战场上正面交锋过,又被他的经济专栏嘲弄过,恨不能立时破获他的真实身份——但报纸方面声称曾先生由于自己的左翼倾向,深恐受到迫害,故出于人身安全考虑从不露面,仅以信件与报社往来,报社也不会向任何人提供其相关信息;而与延安方面联系的也仅仅是一个电台而已,又是在香港,不论汪伪还是国民党都不便在英国人的地盘上公然如何,私下寻找则实在大海捞针,因而恨骂跳脚,始终无济于事。
  实际上,关于这两个身份,楼诚是有分工的,商行生意的决策基本上是明诚在做,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那个“长年旅法、爱混社交圈喜欢享乐的少东家”就是明诚的假身份。而曾进对延安决策的关键建议都出自于明楼,可以说,“曾进”则是明楼的假身份——但和掌柜的联系是楼诚共同完成的,而曾进作为自由撰稿人的专栏文章也是楼诚轮流在写,谁得空便安排这些事务。


然后梗大概有这么几个:


1.那个商行除了一笔启动资金和初期动用的一些明家人脉,几乎可算是阿诚这个“少东家”白手起家独自经营做大的,没有再借助明家或者其他的力量。“少东家”不但能维持商行本身运营,还养活了“曾进”乃至不时能弄到些特殊物资,侧证了诚哥的商业天分,“小貔貅”真真名不虚传。


  所以后来有时候阿诚跟大哥开玩笑,“大哥你得对我好点,要是什么时候真惹恼大姐被赶出明家了,大哥可是要靠我养活的。”


2.明楼1939年回国任职新政府后不久,有人问过他对曾进的看法,明楼说,“可惜了,是个共(敏感词√)匪……否则我是很乐意跟他就学术交流一番的。”
  然后还巴拉巴拉一大堆,分析曾进的经济理论,最后对方说,够了停,听不懂(╯‵□′)╯︵┻━┻
  然后明楼回家跟阿诚说,这篇文章写的不错。阿诚回答,都是大哥教得好。


3.后来明楼还非常恶趣味地写文章抨击曾的观点,隔天再用曾进的身份骂回去,乐此不疲╮(╯_╰)╭
  “大哥你下次做这种无聊的事,不要叫我捉刀可以吗”阿诚表示:奉命精分真累- -
  ——诶。那可不行,你大哥那么忙,工作那么辛苦,阿诚,你要为大哥分忧。
  ——你既然那么忙,想必晚饭是没空吃了。
  ——- -。


4.明楼和曾进从观点攻讦上升到出于政治立场的相互嘲讽,再进一步开始人身攻击,逐渐演变成民国经济圈的日经,看得懂的看观点,看不懂的纯看撕逼找乐,竟比什么八卦都要精彩。


  曾进在报纸上说明楼:虽有经世致用之能,却行毁国害民之事。
  文章末尾例行嘲讽,“这篇文章写得无聊至极,想必明先生在捞金,伺候日本人和陪名媛喝下午茶之间拨冗写这么多无聊的文字,自己心里也是厌烦的。”


  明家姐弟一起喝茶,阿诚读当天的报纸,如上。
  大姐:这人谁
  明楼:“一个卖弄嘴皮子的”
  大姐:“我倒觉得说得很中肯”
  捉刀这篇文章的阿诚先生表示被大姐夸了很满意……虽然大姐并不知道自己夸的是谁。
  阿诚先生表示,没错这就是我的心里话,明先生确实很厌烦,tm厌烦得让我写(╯‵□′)╯︵┻━┻奉命精分也就只剩下这点乐趣了
  过了一会儿,大姐突然get了什么,若有所思:“不过真是奇怪,这个曾进怎么知道你陪名媛喝下午茶的?明楼?”
  阿诚埋头吃东西。明楼:“大姐,你听我说,我真没去见汪曼春……”
  ╮(╯_╰)╭啊,来自于阿诚哥的醋意遇上直击重点的大姐,也是很有效呢。


5.有几天明楼和曾进互相骂得很凶,是因为那几天是阿诚先生代笔的;有几天缓和一点,那是因为那几天明长官有空,自个儿写的(´·ω·`)
  后来阿诚再管这个叫奉命精分的时候,大哥表示:分明是奉命骂我——而且好像你骂得挺开心的?明天再写两篇啊
↑没错,这条总结起来就是标题了,正可谓奉旨骂朕


6.815日本投降前夕,明楼身份暴露,中央紧急安排转移,“明楼”死亡,楼诚赴港,以这两个假身份开始了新的潜伏生活。


  然后曾进写了篇文章,喜大普奔庆祝明楼死了:“虽然从学术的角度鄙人表示遗憾,但为国为民简直欣喜若狂”“当以三千响挂鞭与数桶烟花为贺,可惜战时物资艰难,权且记下,俟时必补之。”
  《致明楼先生的最后一封信兼悼文》,明楼先生亲笔,我发誓……因为明诚先生是绝不肯写这种标题的,明知道是假的也不行。
  以及明楼先生是在庆祝阿诚再也不能想怎么骂他就怎么骂他了。
  对此明诚先生表示非常遗憾,毕竟特工职业压力太大,奉命骂上司是唯一的娱乐,况且还要求骂得越难听越好。
  要知道阿诚哥骂人不带脏字的技术,都是用曾进和明楼两个马甲对骂的时候练出来的。


7.曾进曾经嘲讽过当局没人找得到他这件事,并且喊话明楼,透露自己是对方的学生,但即便知道了这一点对方也找不到自己。顺带开嘲“如今方知以下犯上也并非都是恶事,至少在明楼先生这等为老不尊的面前,欺师灭祖竟可以为荣了。”


  明楼早上起来喝粥,听阿诚拿过报纸念了经济版头条这一句,差点喷出来,赶紧咽回去。
  大姐有点狐疑地看他一眼,嘴上数落:“你看看你,多大的人,吃饭喝粥都不安生”
  阿诚偷笑。
  ——这世上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以下犯上”和“为老不尊”,正是他们两个床♂上的暗语。
  嗯,这两句的适用情境大概是“坐上来,自己动”。


8.隔天明楼在报纸上回嘲曾进“翻腾一寸波浪,竟也以为是颠覆人物了,纸上谈兵,不过尔尔。”
  那天晚上明楼先生睡的书房,而且没吃到红烧肉饿得慌。
  因为明诚先生表示,你说反攻肯定不会成功,那我就成功给你看喽。


  …………至于为什么半夜就心软让他回大床上了,请不要深究。
  当然红烧肉还是要少吃,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外一则:
  躺在床上,明楼侧身抱着阿诚,有些委屈。
  明诚:我还是纸上谈兵吗?
  明楼:不是。绝对不是。
  明诚:唉,大哥快睡吧。当心明天头疼。


9.(这条是刀和苏)
  化名崔中石的明台牺牲于北平,不久后,币制改革失败,国民党大势渐去。1949年,方孟韦与崔婶和两个孩子赴港,与此同时.明楼直系领导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建议楼诚留港,等待解放:明楼的最后一个任务,是以曾进的身份接受港大客座教授的聘书,在香港回归一事上以学界身份为我党喉舌,也算圆满了大姐的愿望。小方成为明楼的学生,楼诚受谢培东托付组织转达照拂于他,并和明台遗孀及孩子们相认。
  “故土已无故人,能在港为党为国尽些绵力,明楼已然知足。”


  很多很多年后,占中港独势力出现时,仍有爱国港人以曾进先生著述言论狠狠反驳之。其时老先生真实身份早已解密,且深居简出不问世俗多年,却在有恶毒者反身攻击说他是大陆走狗时,公开回应,掷地有声。
  “有国之人,有家之犬,荣幸之至。”


10.(补一颗糖……如果有新段子努力让大姐老师明台吐便当)
  明台的两个孩子,长男崔伯禽,次女黎平阳。
  平阳举止温婉谈吐轻柔,生在北平也脱不掉的江南闺阁气质,内里却是性情直率刚烈,极有主见,认定一件事,她大伯也未必拗得过。
  “大哥都说了,平阳这孩子真像大姐。”二伯这么笑着说。
  妹子永远在食物链的顶端,明家的光荣传统之一嘛。


  至于光荣传统之二……这就得提54年明家这件大事了。
  方孟韦的毕业典礼之后,明诚有事绊住了,便让明楼先回家。谁知等他到了家一看,明楼正和个襁褓里的孩子大眼瞪小眼。孩子看着只七八个月大,倒是不哭不闹,可伯禽平阳都去上学了,崔婶也去了典礼还没回来,明楼一个人强装淡定,到底拿这小小婴孩捧着也不是放下也不是。难得见他大哥这束手无策的样子,明诚噗地笑出声。
  “大哥,你怎么又捡孩子。”
  “- -给你养。”
  “……合着不养大个孩子不算完整明家人是吧?”


  后来托人到处去问,确定真是个弃婴,两人便当真收养了这孩子,按着明台孩子们的序齿,取名曾颇黎。最是欢喜的便是平阳,她原是家中最小的,性子要强却总是被保护着,这下添了个弟弟,名副其实荣升大姐,离大伯二伯口中从未谋面的大姑姑又近了一步,开心得不得了。
  这一护着就是十几年几十年,后来楼诚私底下说,平阳像极了大姐,伯禽倒似明楼,而颇黎这孩子,外人看着六七分像阿诚,老成稳重识大体心里却也不少弯弯绕,却又多了几分承自明楼的儒雅,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功力更是集两人之大成——但进了家门到了平阳这位大姐跟前儿,立马像足明台,长姐如母,宠着护着,一般一样的。
  ……看吧,颇黎调皮闯祸的时候,伯禽一说他,平阳立刻掉头怒目:你有意见?
  楼诚齐齐一叹。
  明家的男人集体表示:绝对不敢有意见。
  条件反射,明家的光荣传统。

评论(2)

热度(37)